- A+
▲我馆收藏于老青岛浮山千户所的明代释迦摩尼石佛像,高达三十二厘米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进入明代,以狮子和后期透雕龙柱为主的各种圆雕工艺品层出不穷,其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的钎凿斧剁见长,线条流畅、结构匀称、形态逼真,达到形神兼备。
▲我馆收藏于青岛平度东岳石村的辽代契丹人物造像
▲我馆收藏于平度东岳石村的汉代浅刻石雕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明代透雕浅刻“裕后”石雕
《三字经》中就有“光于前,裕于后”的警句,裕后有遗惠后代,为后代造福的寓意。以弘扬尽忠职守、造福黎民、启迪子孙奋发图强的精神。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明代八面开光瑞兽花卉柱石
▲我馆收藏于老青岛浮山所的明代精雕“吉庆有余”大型石壁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明代鱼籽石香炉
鱼籽石也称竹叶石,主要产于山东冶源、石家河、米山等地,因石上有类似鱼籽或竹叶状的红、绿、赭等颜色而得名。鱼籽石自然形奇石较少,原石表面粗糙,大小不一,经过打磨抛光后该石底色与石上籽颜色对比鲜明,图案优美多态,花色斑烂。鱼籽石颜色沉稳,石质细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另有不少人拿此石用来镇宅,或做风水转运之用。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明末清初鱼籽石石凳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动乱、复苏、繁荣又走向崩溃的最后一轮循环的周期,当时的石雕艺术,还是沿着古典艺术析传统向前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清代精刻螭吻屋脊石镇
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螭是一种无角的龙。将螭吻安置在殿脊并非因为它也喜好瞭望,螭吻属性为水,能灭火消灾,便作为镇宅之物安置在房顶。是大型宫殿四个角上面的四个脊柱镇宅兽之一。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清代满工精雕中国结门当
门当是中国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门当石一般放置于古代传统建筑大门两侧,用于显示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古朴典雅的整体艺术装饰美感,有吉祥、祈福、避邪之象征。并与建筑物相互辉映,和谐统一,起到门庭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的清代风水石器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的清代云南大理石手球一对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的清代太师椅脚踏一对
▲我馆收藏于青岛大麦岛村清代时期的特质磨盘
事实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如生产工具和武器都具有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点、线和轮廓,在现代装饰形式上,便构成了前所未见的几何艺术语言的系统。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即墨衙门用八卦纹石器
▲我馆收藏于青岛即墨古城的清代石权
权为我国古代衡器之一,用以秤重。权当名词用时,则可以把权的作用抽象为某种决定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衡量天下,规范事物,保持公平,而且举足轻重。这个东西就是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力”。
古代有用石权象征权利的做法,官员们在履行权力时,要掌握办案的轻重,要体现权衡的公正。为了不忘自己持权的特殊性,有的县衙的官员们将石秤砣高悬于大梁,一来警示自己按圣旨运用权力,二来告诫身边官员要用好手中权力,以提醒自己做到断案是非分明。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的清末民国三看大化石
▲我馆收藏于青岛三江会馆民国汉白玉壁石,上浅刻“如来”二字
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据传,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