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青岛记忆博物馆“百年展厅”收藏清代满工螭琥带钩
《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战国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纹饰。汉以后,螭虎使用的更为广泛。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汉人崇尚螭虎。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
▲明代白玉童子▲
童子,是神秘学里面的一种称谓,是指这个人不是凡间的而是前世是神仙,或为身边的童子。
▲清代瓜形雕件▲
福瓜多子,寓意多子多福,子孙万代,富贵传承,绵延不绝;福瓜常与叶子、藤蔓,瑞兽搭配雕刻,寓意幸福如意,福寿双全,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健康长寿的追求和憧憬;福瓜外形简洁饱满,异常圆润,寓意钱财滚滚来。
▲清代竹节雕件▲
竹节寓意坚贞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唐李洞《秋州牛头寺》诗:“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节节高可以是竹子节节高升,提拔直立的造型,以竹子的造型来进行渲染体现。竹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和认可,它不仅彰显着国人谦虚善良的品格,还透露出文化深处的精髓。竹子自古就有着"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美誉,是一种集精神与品格于一身的植物,其外直内通,桀骜不驯的气势都给人无限的勇气和鼓励,柔中带刚的气息更给人内心的宁静与坦然。节节高,寓意节节高升、事事顺心、学业有成等。因其款式多样,造型新颖,是广大消费者趋之若鹜的饰品之一。
▲清末民初玉杯▲
▲清代满工金蟾▲
金蟾的造型很多,富贵自足,有“吐宝发财,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所以中国民间有俗语“得金蟾者必大富”也。放置此物于家居或商铺之中,定然财运亨通,大富大贵 自古以来就有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传说月宫中有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
▲清代鹅卵玉摆件▲
▲清末民国和田青玉挂件▲
▲清代碧玺镶嵌件▲
青岛记忆博物馆是记忆博物馆筹委会援建的首家大型城市记忆博物馆。该筹委会是一家专业建立各类专题博物馆、党建红色文化、专题文化文物布展、提供珍贵文物藏品的机构。为有意愿开设博物馆或各类党建红色文化活动室、文物展览的企事业单位团体或名人私企提供无私的援建文物策划。不仅捐赠文物藏品而且提供各地博物馆开设的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咨询、筹备到建馆的一条龙策划布展援建。
青岛记忆博物馆为国庆70周年献礼打造的百年青岛展厅示范工程。用近万件代表老青岛记忆的珍贵文物藏品,详实生动的佐证了青岛从诞生以来及各个重大历史节点。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