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我馆收藏有从里院得来的各式理发工具百余把,其中有青岛独有文化特色的德占时期的德制剃刀、日占时期的日制剃刀、珍贵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剃刀、剪子与手动推子等。大家随着老青岛的记忆,回到过去,看看青岛人是如何理发的。
上图为我馆收藏的德占时期德制的象牙制成的精美剃刀,文化纠葛与中西结合完美的融合
上图为我馆收藏的德占时期德制的象牙制成的精美剃刀,文化纠葛与中西结合完美的融合
民国时期在里院里找营生的剃头匠可不好当,除了最基本的剃头、梳头、编辫和刮脸外,还要学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染发、修须、放髓以及头、面、颈肩部的按摩,哪像现在的理发店那么简单快捷,夸张点说整个头都归他管。
有一条歇后语很形象,叫“剃头挑子——一头热。”剃头挑子,是上世纪初几十年代往返于青岛老里院理发师傅的必备工具,一头是理发工具箱,剃头推子、剃刀、剪子等必备之物;另一头是简易的炉子,为烧热水洗头之用,岂不是“一头热”嘛。
旧时穿梭于青岛各个里院的剃头匠,挑着一副沉重的剃头挑子摇着铜铃或铁唤头走街串巷找营生,有时候来到住在里院里的大户人家里做事亦是小心翼翼,主人客气留餐,按行规剃头匠只能偏坐八仙桌的一角,决不能居中落座。就连手中装剃头工具的箱子想暂放歇手,也只能摆放在桌子一角,决不能搁桌子中间,否则会被人轻视、责怪甚至数落。旧时大多剃头匠少有银钱回报,多是以物换,或鸡蛋或大米或其它东西,手艺精运气好的帮富裕人家婴孩剃“满月头”,将孩子的胎发用红布包了说几句吉利话再交还主人,或能得到主人赠予的一个红包,便是满心欢喜了。
上图为我馆收藏的里院人用过的德占时期德制剃刀,剃刀见多了,但是有精美纹饰的剃刀盒与剃刀您一定没见过几个吧
上图为我馆收藏的里院人用过的德占时期德制玳瑁制的剃刀
上图为我馆收藏的日占时期里院人用过的日制剃刀,里院是个中西结合的地方,丰富的物资基础,吸引来了各国各式精美的剃刀为其服务
如果说石达开一副“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铎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的剃头对联,令天下“剃头匠”腰杆笔直气势如虹,长了剃头匠的威风与士气。那么,另一副“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的对联,却将剃头匠凭手艺、凭真本事吃饭的内在的自信与骄傲书写得痛快淋漓。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