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上图为我馆收藏自青岛老里院的青岛改革开放初期原台东区楠木制五星公章
德占时期,将贮水山以东设为台东区,台东区现大约台东1-8路区域设台东镇;青岛火车站以西设为台西区,台西区现大约台西1-5路区域设台西镇,日昇昌古董买卖网站认为,作为青岛市郊区的两个镇,俗称为东镇、西镇。1922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将两镇正式划为市区,两镇区划何时撤销因战乱已很难考证,但可以确定从1951年后,台东、台西两镇区划已无。台东区、台西区后来也随着城市发展并入市南、市北区,台东、台西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撤销。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东区的行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
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征购了上青岛村、大鲍岛村的土地,将那里的居民,连同“破烂市”的小商贩等,迁到杨家村附近(现台东六路一带)的空地上建房安居。根据规划,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个新的华人居住区建成,一个新的村镇也形成了。据《山东德邑村镇志》称,新集镇形成后,人们不愿意在叫“破烂市”,杨家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不能在叫“杨家村”了,鉴于这个集镇在烽台岭(现贮水山、俗称大庙山)以东,就叫台东镇吧”,日昇昌古董交易认为,随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句话,台东镇诞生了,后来成立了台东镇商会。
1929年9月,青岛市政府划分行政区划,撤销台东镇,成立台东区。
1932年,青岛市政府实施地方自治,撤销台东区,成立第四区。
1935年5月,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撤销第四区,成立台东区。
1938年1月,日占青岛特别市实行保甲制度,警察局管辖区为保甲行政区(台东区维持不变)。1946年,青岛市警察、保甲区划分离,二者各有台东区。1949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实行警保区划统一,台东区为统一区名。日昇昌鉴定。
1949年6月,共产党青岛市政府调整区划。其中台东区的区界为:西自昌乐路经华阳路至辽宁路交点;北至鄱阳路、蒙古路交点;西北自鄱阳路、蒙古路交点至胶济铁路及昌乐路交点处止;西南自辽宁路、华阳路交点起,沿松山路至广饶路及天台路交点;东自新民路南头至通化路、洮南路、和兴路交点处;东北自和兴路东头至海泊河崖,经海泊河崖至鄱阳路、蒙古路交点处;南自广饶路及天台路交点处,至天门路东头;东南至天门路、新民路交点。
1951年8月16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青岛市区调整区划。其中台东区的区界为:东至仲家洼3号炮台(现镇江路一带);南至青岛山与贮水山、湛山的分水岭;西至昌乐路河,经青海路、临朐路、吉林路、泰山路、登州路至兴安路止;西北至胶州湾海岸;北至海泊河岸。
上图为我馆收藏自青岛老里院的青岛改革开放初期崂山区五星公章
1982年3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市北区与台东区大连路至辽宁路段的区界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区界为:南起大连路、延安路路口,沿登州路北接泰山路南段,经松山路至辽宁路,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市北区原管辖的登州路41~51号单号,划归台东区登州路街道。台东区原管辖的泰山路133、135、143、145和松山路1~13号单号划归市北区黄台路和大港一路街道。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东区的行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
上图为我馆收藏自青岛老里院的青岛改革开放初期青岛标准计量厂五星公章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