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唯一的珍贵史料——日军侵占行军图
对青岛港早已垂涎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随即借口对德宣战,出动独立第十八师团和步兵第二十九旅团约5万人的兵力夺取德国胶澳租借地。8月初,日本军舰出现在青岛附近海域。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27日,其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9月2日,日本独立第十八师团3万多人在山东龙口登陆,南下经掖县、平度、即墨等地向青岛进发。
9月18日,日军独立第十八师团之一部以数千人的兵力,在崂山境内仰口湾架起两座充气橡皮活动码头,登陆靠岸。经王哥庄、劈石口、北宅直逼李村。在李村与独立第十八师团本部会合,封锁了德军陆上退路,使德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1914年9月18日,日军堀内支队在青岛崂山湾登陆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唯一的——一战时期日军战争纪实册
登陆后的日军在仰口盘踞了3个月之久,时常闯入周边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桑园村一老农阻挡日军士兵蹂躏其女儿,被当场枪杀;另一村民因反抗日军强抢其牲畜,竟被日寇多人用刺刀活活刺死……
日德战争给青岛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日军在仰口湾登陆时向崂山境内的王哥庄、桑园、曲家庄等村庄进行炮击,使村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人畜伤亡、房屋倒塌不计其数。交战区内,居民被驱赶一空。
仅李村地区背井离乡、外出逃难者多达12000余人,占当时李村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至于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更是无法统计。市区内商业停滞,市面萧条。到战争结束时,整座城市已经是一片残破不堪的凄凉景象。
从此日本取代了德国,开始了对青岛长达8年的殖民统治。
我馆收藏于青岛取引所——一战时期日式先进的电唱机
“七七事变”后第二次占领青岛
1919年,中国人民经过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日本被迫于1922年12月将青岛归还中国,但日本侵略者对青岛却始终贼心不死,采取多种手段,留下了大量的特务机构并开办了一批日资企业,企图从政治、经济上控制青岛;并积极寻觅时机,随时做好再次武装入侵的准备。
在归还青岛之前,日本当局就曾利用土匪武装在青岛附近肆无忌惮地进行烧杀抢掠、绑架勒索,阴谋制造地方上的混乱,以达到其延迟撤兵的目的。
上图为日占时期电风扇和密码箱我馆收藏于青岛取引所(青岛取引所大楼旧址位于市北区馆陶路22号。建于1920年,1925年竣工,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
1922年9月24日夜间,日军从大连招来的土匪头子孙百万率匪兵800余人(武器辎重全部由日军供给)勾结即墨县警备队长潘长有,企图里应外合攻打即墨县城以扩大其势力和地盘。
即墨全县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击,孙匪被击溃,并于次日败回崂山王哥庄。溃败途中,孙百万绑架百姓30余人,凡无力缴纳赎金者皆遭杀害,幸存者于当年冬季方被以重金赎回。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二战时期日式红木贴片双人床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后,日本为了配合德、意在欧洲战场的世界大战,发动了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战争。青岛面临黄海,地处国防前哨,且是华洋杂处之区,日侨尤多,情势更为紧张。
8月初,日本内阁批准了军方进攻青岛的秘案,准备武装侵略青岛。与此同时,日军在华北的军事行动步步紧逼,中国的抵抗力量微乎其微,青岛已经是风声鹤唳。另外,日本还陈兵海上,屡屡挑衅,更使青岛局势进一步紧张。12月26日,日本宣布封锁青岛海面交通,此时山东已大半沦于敌手,胶济铁路西段亦为日军进占,青岛已陷孤立。
1938年1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及部分海军陆战队60余艘军舰和几十架飞机侵入青岛海域和领空,在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在距青岛东18里之山东头登陆,开入市内,日军未发一弹,就占领了青岛各要地。1月14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国崎支队和海军第四舰队先后进入市区。至此,青岛再次沦陷,第二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我馆收藏于青岛取引所——日占时期世界上第一代电话机
1941年11月4日至1942年4月10日,驻青岛的日本侵略者推行“强化治安”政策,构筑防御战壕一道,并美其名曰“惠民壕”。
战壕西起沧口板桥坊西沿海一线,经东大村庄、西大村庄、李村东、中韩村东,向东南延伸至山东头海岸。该壕沟深5米、宽4米,全长16公里。战壕的修筑工程几乎全部由崂山地区的民众负担,凡家有男丁者,皆轮流出工,仅崂山地区就出动民夫六万余人次。民夫均为无偿劳役,自备工具、干粮,日劳动工时长达10小时以上;而且经常遭受日伪监工的打骂和敲诈。稍有怠慢,则被以“通匪”论处。
筑壕工程毁掉了崂山地区大片良田,给当地居民的耕作、出行造成极大困难。战壕修成后,在板桥坊、大村庄、李村、中韩、小埠东、山东头等处设置治安岗亭“卡子门”,以监视盘查过往行人,由当时的伪青岛警察局警防大队一个中队驻守。
中队部设在中韩据点,每一据点驻守10至20人不等。当地住户外出均要舍近求远,绕过“卡子门”。日伪军警对过往行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对妇女更是进行百般侮辱、调戏。稍有反抗,就要被视为“嫌疑分子”,遭到刁难敲诈或扣押拘禁。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日式玳瑁天平秤
青岛人民对日寇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私下将“惠民壕”称之为“毁民壕”……
这条大沟切断了青岛市与外界相通的两条要道——板桥坊和李村两条大路,卡住了崂山抗日游击队进市区的主要咽喉山东头。日军把青岛分为沟里和沟外,沟里的居民发身份证,凭身份证进出各“卡子门”;沟外的人不发身份证,不能随便出入。
解放后这条万恶的毁民壕逐渐填平。直到1958年,板桥坊村北、楼山脚下有一段壕沟还仰天张着大口,像在向人间诉说日军的罪恶;而今天蜷缩在兴城路与四流中路交会处的那座老旧小院落,就是当年阴森可怕的板桥坊检查所“卡子门”,这是日军侵略青岛奴役青岛老百姓的铁证。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日占时期日式密码锁
1945年8月15日随着抗战的全面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随着时光的流逝,中日两国人民因战争带来的惨痛记忆也渐渐被抚平,但是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真心的希望中日的青少年们,世界的未来之花们,大家能珍爱和平,勿忘历史!这段记忆将永远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