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 A+
所属分类:青铜·铜饰馆
铜饰的图案讲究人工制作,自古就是人工用榔头敲击铜板形成的凹凸变化,因此制作的图案以自然形态的曲线造型为宜,要避免规矩的几何图案,毕竟手工是达不到机器加工的精细程度的。我馆收藏的青铜铜饰均代表历史各个时期最高工艺,不论是青铜、黄铜、红铜,都很容易与其他材料协调搭配。铜饰的装饰效果很强,既有金属特性,能塑造现代风格,也有丰富的造型与古典语言,是一种极佳的表现形式。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我馆收藏于青岛八大关德占青岛时期德式别墅铜制铭牌

八大关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青岛的主要名胜之一,位于市南区海滨,西到第一海滨浴场,东到第三海滨浴场。该地区包括超过8条以“关”命名的街道,其间布满众多的欧式古典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年——1914年),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则位于八大关太平角的第二海滨浴场,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样。清朝末年,此地隶属于即墨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在这片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包括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明代哪吒闹海铜饰

哪吒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哪吒的天真烂漫与不畏强权精神,备受人们喜爱。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是道教护法神,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我馆收藏的此铜饰镇纸刻画的哪吒惟妙惟肖,跃然于书本之上。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清末民国铜制文房剑

文房刀究竟何时进入文人书房,成为一项独立文房用品,已不可考。《南史》载:“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南北朝时期,文人裁纸写信,或用绢布作画,尚无专门的裁刀,也就是随取小刀替代,并无过多的讲究。后来,纸质更为柔软且富于韧性的宣纸流行,人们发现,用利刃裁宣纸,很容易裁偏,造成纸张浪费,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是刃口略钝的刀更好用,可以在裁纸的同时把纸扯平整。于是,金属不再是裁刀的唯一材质,铜器、象牙、玳瑁、红木、玉石、牛角、竹子等质地坚硬的材料也被用于制作裁刀,造型也更多样化,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用文具。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清代铜制裁纸刀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清代白铜满工铜饰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民国铜胎满工云龙剔红水氶

水氶亦称为“水中丞”,文房用具之一种,用于盛装研墨用水,一般还配有或金或银或铜或玉所制之小勺。同样功能的还有水注,类似缩小的壶。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文字,而文字的记录需要有专用的工具。现在可以看到最早的文字是刻划记录的,如陶器上的刻画纹、甲骨文、金文等,但是可以肯定很早就出现书写的文字,只不过书写文字的载体没有保存到今天,或者是尚未有发现而已。文字的书写,需要有墨配合,而研墨则必须用水。陕西姜寨曾出土一套仰韶文化时期的研具,包括石制的研盘研棒和小杯一个,这个小杯就是盛水的,恐怕就是最早“水氶”的雏形了。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民国铜胎满工云龙剔红水氶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第一个高峰期,魏晋南北朝则是第二个高峰期,从出土文物以及文献记载情况看,如果说先秦时期还没有专用的文房用具,那么在魏晋时候就已经陆续出现并开始定型。水氶的定型应该是在唐代,包括金银器和陶瓷,如长沙窑就有类似的标本。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对文房用具更加讲究,不光是作为用具,而且是作为摆设或者是爱物了。明以后文房用具已是相当多样化、系列化,仅与笔配套的器物就有笔床、笔格、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等等。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民国铜胎满工云龙剔红水氶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专门用一节文字来评述各类水氶之优劣:“水中丞以铜性猛,贮水久则有毒,易脆笔,故必以陶者为佳。古铜入土岁久,与窑器同,惟‘宣铜’则断不可用。玉者有圆口瓮,腹大仅如拳,古人不知何用?今以盛水,最佳。古铜者有小尊罍小甑之属,俱可用。陶者有官、哥瓮肚小口钵盂诸式。”说明文人士大夫对水氶的选择与使用极其讲究。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老青岛即墨古城的宋代莲花纹铜镜

说到花纹铜镜,《广异记》中有一篇《韦氏女》的志怪故事。唐天宝年间,新淦县令韦栗小女儿的生平故事:韦栗刚就职县令时,带着全家赴任路过扬州,小女儿看上了集市里的一面漆背金花铜镜,吵着要买。韦栗出身贫寒,身上除了路费并无闲钱,便哄女儿说:“等爹爹做官以后再给你买。”不料仅过了一年多,女儿就得病死了,韦栗也忘了买镜之事,只是安排家人送女儿的灵柩回乡安葬。

一行人又途经扬州时,将棺柩留在船上暂时靠岸休息。后来扬州集市上有人看见一个携带一婢的年轻美女,穿着打扮像是富家小姐,于是商贾们竞相向她兜售货物。女郎看上了一个少年叫卖的漆背金花镜,讲定三千贯钱的价格,携镜而去,临走时还与卖镜的少年眼波顾盼,似有留恋之意。女郎走后,少年悄悄跟在她的后头,眼看着她进了船舱后才转身回去,结果回到店中却发现刚收到的三千贯钱,竟然全是纸钱。

少年以为受了女郎捉弄,拿着纸钱来到码头,找到守船的韦栗打听女郎行踪。韦栗听他描述的女郎样貌,很像自己去世的女儿,便带着少年入船查看棺柩。韦栗妇人发现之前供在灵柩前的九千贯纸钱少了三千贯,又打开棺材,赫然见铜镜抱在女儿胸前,父母当即痛哭,韦栗痛悔当初未能兑现诺言,以致女儿亡魂不安。少年亦受感动,钱财不论,将铜镜赠与少女陪葬,并又赠送韦栗夫妇十千钱,为韦氏女设斋超度,以慰藉亡灵的留恋之情。

一个出身贫寒的早夭少女,只是想要一枚漆花铜镜却求而不得,尚未得全父母宠爱、人世春光便遗憾辞世。相比其他古镜玄而又玄的离奇故事,这枚凝聚着少女生之眷恋与无常哀思的普通铜镜,才是最能体现“心行曼衍,自生此品”定义的存在吧。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老青岛即墨古城的汉铭文明代铜镜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明代铜镜薛正峰款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清代铜鎏金满工雕刻坠扣

青岛老里院之青铜铜饰(二)

▲我馆收藏于青岛老里院清代浮雕狮头铜铃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好运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